笔趣阁

乐趣小说>天龙:重生慕容复之我要做皇帝 > 第483章 发展生产建军大业六(第3页)

第483章 发展生产建军大业六(第3页)

与之相比,明朝皇帝直到吊死煤山前,都牢牢掌握实权。

所谓的文官集团最多是大势已去的时候见风使舵,显得不怎么要脸,但比之军阀,外戚,勋贵,宦官,可要强太多了。

而且为明朝殉国的文官大臣也不在少数。

崇祯是他自己水平太次而已。

要换汉献帝刘协坐在他的位置上,能开心的跳起来,再给大明续五十年,最不济也能维持住南朝不崩。

两京体制,那就是天然有一个南朝的基础在的。

估计唐昭宗是宁愿要头皮太痒水太凉的钱谦益,也不想要朱温这种大魔王的。

因此,对于以内阁为的文官集团,慕容复是有制度自信的。

而且,后世的大部分国家也都是实行文官政治,文官政府负责管理国家。

也就是说,文官集团对于国家和统治者来说,已经是矮个子里面的高个子,再挑不出比这更好的统治班底了。

文管集团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,但它是最不坏的选择。

军阀?有多远滚多远!

勋贵?可以拿来制衡文管集团,用来当刀,但不能让他们真正参与政治。

外戚?现在的历史经验都是不能重用了。

宦官?也是平衡文管集团的砝码,但也不可真正赋予其兵权。

此时,是慕容复的政治集团的特殊时刻,皇帝并不是慕容复本人,文官又多来自旧的大宋,所以宰相的人选非常重要。

慕容复选择黄裳,是经过多重考量的。

一来,黄裳是大宋朝正经的科班进士出身,这层身份,就是能够服众的。

不然,就会出现如精灵副将马国成一样的人,来一句“田文镜,我糙尼玛,你他妈一个监生出身。。。。。。。”巴拉巴拉。

黄裳的学历没任何问题,可以让这些投降的文官心服口服,挑不出毛病来。

二来,黄裳是慕容复的弟子,和慕容复高度捆绑,天然就代表了慕容复的利益。

三来,这些官员都会进入学习班学习,黄裳作为学习班的班长,对这些官员多加照拂,例如苏东坡,就受惠颇多。

有这恩情在,黄裳统辖百官,担任宰相,那真的是再合适不过。

政治游戏里,把人安排在什么位置上,固然上位者有决策权,但能不能坐稳这个位置,却是需要看资历,声望,履历,人脉等诸多东西的。

刘表单骑入荆州,那是因为他原本就是天下名士,威望足够。

要朝廷任命一个路人张三去当荆州牧,压根不可能获得当地势力的认可。

这也是慕容复不能随便找路人甲乙丙丁当宰相的原因,不能服众,日后就不好开展工作,哪怕有慕容复站台,办事效率也很难高起来。

“既然如此,我就担任宰相吧!”黄裳知道自己是慕容复最好的选择,他已经上了慕容复的贼船,只能跟着慕容复一条道走到黑了。

“对于内阁,我还要举荐两个人进去,一个是段延庆,他曾经是大理延庆太子,我希望他负责对各小邦的外交工作。”慕容复又道,“另一个,就是犬父慕容博,我希望他主导财政工作。其余的人选,你就自己挑选吧,内阁定在十人之内最好。”

“是,老师。”

“宰相,工作的时候称职务。”

“是,摄政王陛下。”

安排了黄裳组阁之后,慕容复的下一步计划,自然就是筹办太湖军校,出任校长,然后准备建军了。

虎踞东南,就在今朝。

慕容复和宰相黄裳,内阁大学士段延庆,慕容博等人一同商讨第一个五年的具体计划。

“我们的目标是夺取整个天下,欲要夺取天下,必然先虎踞东南。东南是天下财赋重地,而且朝廷力量薄弱,现在朝廷也无暇理会东南,正是四面出击的好时候。”慕容复道,“但是在此之前,要军队建制,此为建军大业,不可忽视。你们内阁这五年的主要任务,就是为军队保障后勤,负责一部分募兵的工作。”

“是,我这就组织人手,把这个工作干起来。”黄裳无厘头的成为了宰相,工作热情还是很高涨的。

他不是江湖草莽,自然有门生故吏,同年同窗,对大宋的文官也有号召力,组阁是十分顺利的。

毕竟读书就是为了当官,现在宣统大帝要虎踞东南,东南的官员,自然都是识时务者为俊杰,总归是有大宋的龙皮,也能心无障碍的谋求一官半职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