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

乐趣小说>魂迁武周 > 第178章 文武试之当事人五(第2页)

第178章 文武试之当事人五(第2页)

武承嗣前趋一步,举起笏板,拜道:“神皇广任贤良,垂拱而治。臣等身负宰辅之责,安国固邦,抚育黎民,战战兢兢,敢不卖命?”

这人拍的马屁虽然赤裸,但武后却甚是满意,对于什么“垂拱而治”嘛,自然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。

君臣问对之时能坐而论政,对作臣子的来说是莫大荣耀,其他众人也无不拜谢。

一番明君贤臣的客套之后,武后开门见山,问道:“吐蕃朝三暮四,背信弃义。朕有意兵征讨,诸卿意下如何?”

武氏兄弟自诩玉石,不愿当做先抛出来的砖块,便耷拉起眼皮,以待时机。

武后的问话自然不能久等,一个老臣出列奏对:“微臣有罪,还请陛下责罚。”

武后见此人请罪,只是微微一笑,问道:“吐蕃处心积虑挑起事端,卿有何罪?”

那老臣回道:“臣为西京留守,治下生两国争端,更事涉皇家千金,罪臣难辞其咎。”说完匍匐请罪。

武承嗣见状,冷哼一声,道:“某听闻贵府对于挑起两国争端的始作俑者之惩罚,只是判了个不到月余的监禁啊,可谓高高举起,轻轻放下。更听闻那人在京兆府衙里吃香的喝辣的,来去自由?

苏大人身负重责,贵为西京留守,却与上下沆瀣一气,弄权市恩,确当领罪。”

原来这老臣乃苏良嗣,因吐蕃变卦必然要引起不小的风波,故特来东都请罪。

听到武承嗣这番言辞,苏良嗣不确定这是否是武后的意思,便试探回道:“那罪魁祸仗着在春季平疫之中卖了几分苦力,便洋洋自得,不守法纪。京兆上下大小官员不止半数又都为其徇私包庇,罪臣之失察,责无旁贷。”

未待武后话,武承嗣奏道:“陛下,看来西京吏治还需要狠狠整治一番,若再拖延下去,只怕将来尾大不掉!”

闻言,苏良嗣顿时明白了过来:“这恐非武后之意,她不可能自毁长城。只是武承嗣自己想收拾陈枫,甚至还想染指西京吏治罢了。

西京大半官员因疫立功,受武后嘉奖提拔。其中京兆少尹刘延嗣由曲阿令越级升至长安令,后来再次越级升至京兆少尹。武后虽常常市恩,越级提拔亲信,但向刘延嗣这般因功连跳,给的还都是实职的,只他一人,与武氏兄弟这般由罪臣跳至宰相的宠臣不能比。而除了刘延嗣外,因功获封的人又有几个人反对武后的?

武承嗣一朝得势便想把持朝政,我看是得意忘形!今日就给你点颜色瞧瞧,让你知道什么是天高地厚!”

苏良嗣打定了主意,便撅起老高的屁股,四肢伏地,奏道:“回禀陛下,武相所言不虚。这京兆吏治已然损坏,确实需花力气整治一番。即便将他们全部撤职,恐怕也没几个是冤枉的。就连老臣亦是罪无可恕,还请陛下一并降罪。”

武承嗣心中一喜,暗道:“这老家伙倒是识趣。江山代有人才出,你们若老实退下去,咱们给你们说说好话,还能落得个善终。”

谁知武后却摆摆手,只笑道:“苏卿清廉忠直,刚正不阿,就是先帝也曾褒奖过的,西京有你看着,朕是放心的。快快起身吧。”

说完,又向武承嗣道:“法不外乎人情。西京官员多因陈枫立功受封,彼等感念恩情,对其有所照顾,并非了不得的大罪。

况且陈枫只不过因年少轻狂,才与吐蕃人争风吃醋罢了,而蛮人处心积虑,只是碰巧他倒霉而已。看在他帮朕去河北平疫的份上,没有功劳也有些许苦劳,给予小惩也便足矣。

若是大动干戈,给长安来一场血雨腥风,小过而重罚,将来谁还会为朝廷卖命?故不必劳师动众。”

武后说得客气,给足了武承嗣的面子,但也是全盘否定了武承嗣的谏言。

武承嗣犹如被泼了一盆冷水,顿时垂头丧气。

不少看客却幸灾乐祸:姓武的到底嫩了些。苏老大人简单一番反将军,便将他打得一败涂地。看来姜还是老的辣。

一旁的武三思无暇看兄长出丑,只拜道:“神皇陛下宽厚仁慈,为我辈楷模。”

武后再次摆了摆手,道:“言归正传吧,这吐蕃到底打还是不打?诸卿一起议议。”

武后一开始说“有意用兵”,现在却问“打还是不打?”真若想打,问的就该是“谁来打,怎么打”了。

殿内诸大臣有几个是平庸之辈?听武后这么问,当然都明白了其中之意。

只见一人出列奏道:“启禀陛下,吐蕃背信失道,打自然是要打的。只是如今即将腊月,而西原酷寒远甚内地,大雪塞道之际,并非出兵良机。此外筹备人马粮草,没有三五个月,亦难成行。”

此人乃文昌右相(尚书右仆射)、天官(吏部)尚书韦待价,这个宰得不能再宰的宰相,却是滑头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