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情惬意的时刻总是十分短暂,姜念游手好闲的还没能歇几日,便从允安王口中听说了天隐的大变故。
天隐老皇帝一直昏迷不醒,朝堂、民间皆是人心惶惶。
街头巷尾间各种各样的流言蜚语如同决堤之水一般汹涌而出,迅传播开来。一时间众说纷纭,将原本就紧张的局势搅得愈混乱不堪。
在众多传闻之中,流传最为广泛、令百姓们满心疑虑却又颇为深信不疑的说法,便是老皇帝此番突急症竟然是遭人下毒所致。
而这下毒者不是旁人,正是当朝储君——大皇子!
按照常理来说,大皇子身为皇位继承人,应该是最不可能对老皇帝痛下毒手的那个人。
毕竟只要老皇帝一驾崩,那他便可顺理成章的登上皇位宝座。如此说来,他又何必冒着天下大不韪,多此一举的背上弑父弑君的污点呢?
不过,百姓们才不会去深究这些流言之中究竟有多少合理性和逻辑性可言。对他们来说,真相往往并不是最重要的。
他们只相信旁人处心积虑想让他们相信的,以及他们自己内心深处愿意去相信的东西罢了。
反正无论最终是谁坐上龙椅,成为统治这片广袤江山的新主人,都与他们这些平头小老百姓没什么关系。他们依旧要过着自己平凡而琐碎的日子,为了一日三餐奔波劳碌。
所以,对于皇室兄弟、朝堂百官之间生的种种勾心斗角、尔虞我诈之事,他们更多时候不过是抱着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,让他们好在茶余饭后嚼嚼舌根而已。
流言传的最厉害的前日夜间,幕后推手二皇子,终于扯着勤王救驾的名号,带着自己的一众兵马轻而易举的攻破都城的守卫,冲进了天隐皇城。
处于舆论中心的大皇子自然知道是谁传出了这一流言,他防着二皇子来这一手早早就做足了准备。
那看似松懈的城防守备,实则只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,目的就是要引二皇子上钩,给他上演一场完美的瓮中捉鳖。
等到二皇子冲进皇宫,身边的精兵将士叫嚣着让大皇子交出老皇帝时,皇宫四周的高墙之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弓箭手。
一时间万箭齐,箭如雨下,叫在场诸多精兵毫无还手之力直接惨死当场,二皇子一脉伤亡惨重,不得不束手就擒。
原以为这一切尘埃落定。
可就在大皇子露面让手下将二皇子拿下时,他才现这个二皇子是个相貌相仿的替身,并非是二皇子本人。
这下可就不好办了。
大皇子能不动如山的任由流言酵,就是为了在这儿等着二皇子送上门来。哪知二皇子也绝不是此等愚笨之人,找了个不知是何身份的替身。
如此算来,可以说这位替身是瞧不过大皇子毒杀亲父的民间起义军。
弑父这种违背人伦纲常之事向来是天理难容,而大皇子却做出如此令人指之举,怎能不让天下人愤怒?
有此一事开了头,往后有不臣之心的人皆可揭竿而起,到时候他这个皇位还能名正言顺、安安心心的坐下去嘛!
虽然他确实如同流言所说一般,毒杀亲父。但老皇帝要他们骨肉分离,心疼母亲更心疼妹妹的大皇子怎么会觉得自己有错?
自觉被摆了一道的大皇子咬牙切齿,心中对二皇子的恨意更上了一层。
一不做二不休,干脆借他母后之手直接给老皇帝加大了药量。当夜,老皇帝就一命呜呼、魂归天外了。
大皇子披麻戴孝为老皇帝守灵的同时,天隐朝廷也紧锣密鼓的筹备起登基仪式。
姜念晚膳得知消息的时候,大皇子已于早间祭祀天地、登基称帝。
昭告天下,改年号为永康,称明帝。
此消息一出,天下震动。
最受影响的便是还在边境打拉锯战的天隐与天阙的两国将士。
满心算计、城府极深的阿狄可对于此事更可谓是心知肚明,宛如明镜一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