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些种子朝廷的船队要及早弄回来,各地实验种植。地方政府也不能光指望着朝廷修路搞基础。他们自己也要想办法展。”
公孙弘闻言接着说道:
“陛下之言有理,朝廷只能是大方向的规划,具体的执行还得是地方官员主动去做,朝廷只给政策。”
朝廷什么都包着干了,要地方官员干什么?
“这藏红花咱们也没有吧。”
刘彻听到天幕提到藏红花原产于地中海后,问起了桑弘羊。
“目前没有现此物,等我和负责西域贸易的官员提一下,看能不能引进来。”
商贸方面都是桑弘羊负责,目前西域地区丝绸之路上已经出现了金碧眼的蛮夷。地中海附近正是罗马人的地盘。
“藏红花一定要引进来。”
刘彻看到它不仅是保健品,更是贵重药材后,当下便觉得不能没有。
“长江入海口能培育藏红花,那咱们更要引进来。”
公孙弘见有地方培育,那就不担心了。药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“天幕说得真没错,咱们这么大的地方,总会找到合适的气候生长这些东西。咱们对气候的研究还要更加的重视。”
主父偃感慨出声,同时联想到之前视频谈及的气候问题,也觉得气候研究的重要性又上升了。
“折耳根?岑草?蕺?南方百姓好像是吃这个菜,传闻味道很怪异。有人喜欢,有人厌恶。”
司马谈见到天幕上折耳根酒和折耳根酸奶的图片后,一脸的诧异。
“太史令见多识广,这个折耳根味道怎么样?”
刘彻见到这东西两极分化这么严重后好奇的问道。
“像天幕所言,喜欢的很喜欢,不喜欢的非常厌恶。”
司马谈真听过有人说折耳根的味道。
“估计这东西味道可能很冲,就像张骞带回来的胡荽,有人喜欢,有人讨厌。”
刘彻听完哈哈大笑,因为他想到了香菜。
众人闻言都露出了恍然的神色,香菜他们可都见识过,此时再看折耳根酸奶,那表情都是怪异至极。
天幕继续播放。
“真相是,抹茶起源于华夏隋唐时期。”
“大唐时期,当时的人们就明了蒸青散茶这种制茶工艺,并制定了评价茶色香味的方法。将茶叶蒸青后形成的茶团或者茶饼就是唐人的抹茶。”
“抹茶在大唐非常流行,还由此催生了一系列茶具、茶诗。及至大宋,当时的人们认为饮用茶是高雅与智慧的结合。”
“之后,南宋时期,脚盆鸡学问僧荣西禅师将华夏的制茶工艺传入脚盆鸡,在当地生根芽,并逐渐展为脚盆鸡的抹茶文化。”
“大明以后,抹茶由于脱离群众,加之大元统治者不同的饮茶习俗以及朱元璋的禁令等多种原因消亡。”
“直到当代在浦东,一群留日学生归国后开设了宇治抹茶有限公司,抹茶文化才又在国内被重新提及。”
“不止闽省有好茶,贵省铜仁种茶、制茶、饮茶的历史也十分悠久。”
“《茶经》中言:“黔中生思州、播州、费州、夷州……往往得之,其味极佳。”
“2o18年,铜仁被评为华夏抹茶之都,所产抹茶远销脚盆鸡、欧美各地。”
“这样说来,我们买的脚盆鸡进口零食里的抹茶极大概率是华夏制造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