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其二就是我们的骑兵主力一直未动,就是等到敌军军心浮动之时出关给其致命一击,只要魏军前军一乱,曹真就再也别想控制局面!”
刘禅点点头。
“还是相父想的深远,在当时那种如此艰难的情况之下,潼关岌岌可危,也就只有相父还能稳的住。”
“要是朕恐怕早就把骑兵用上去了!”
诸葛亮没有回答刘禅所说。
而问道。
“陛下,可您想过这前后两种方法,能运用成功的基础在哪里吗?”
“那当然是相父运筹帷幄看透了魏军的方略,我军才能于劣势兵力取胜!”
诸葛亮却是摇摇头。
“潼关之战中曹真用兵方略很是直白,只要是一个有过几年作战的将军都能看的明白!曹真就是要以绝对的优势兵力步步为营拼光我汉军兵力,而后夺下潼关进取关中。”
“这种用兵方略本看似直白笨拙,可对于当时的魏国来说却是最有效、最安全的一种用兵之法。”
“当时我本想利用潼关之外提前扎好的大寨为阻挡,先消耗掉魏军十几万兵马!”
“可当时张苞所率的南营中了曹真诱敌之计,一战就损掉我四万精锐。”
“一度使我汉军处于全线动摇的地步。”
“要不是曹真为了稳战,非要拿下我军北营之后才肯进攻潼关,我军还真有撑不住的危险!”
“只是曹真太过求稳,没有第一时间进攻潼关主关城,这才再一次被我牵制住,而为邓艾穿越邙山进攻洛阳争取了时间。”
“也为以后我军反攻创造了机会!”
“老臣也得以在其军心不稳之时全军反攻!”
“而这一切的一切就在于一个最基本的原因!”
“那就是,曹魏后方供应不稳!”
诸葛亮看向刘禅有疑惑之色。
“说的再直白一些,就是魏军后方的军需供应不稳定。”
“魏帝为了集中兵力夺回关中,将几十万人派向潼关,这些兵马一日的消耗有多惊人。”
“再加上各方运送粮草的辅兵兵马,这些人也是要吃粮的,如此之多的人加在一起,魏军要养近百万之口,依魏国之力时间一长,他们还能养的起那么多人吗。”
“他们的战兵还好些,一日两餐可食粟米,精锐部队有时还能食上肉汤,而其他部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,他吃不饱饭是时有之事!”
“而我军却正好相反。”
“我们兵少,这两年关中又有蜀地粮食接应,百姓已经在战乱之后恢复生产,很多时候军粮能从关中自给自足,而且军队就在潼关作战,补给线较短,军队的供应相对充足。”
“而正是看到了这一点,臣才不急于与魏军决战。”
“我们耗的起、魏军耗不起!”
“老臣利用整个潼关和关外山营与魏军对耗,耗到他的补给供应不上,耗到他的军队没有吃的,而在此时再有洛阳被攻击的消息散布前线军中。”
“敌军大乱,我军就此反攻,这仗本就恶战了两个多月,魏军很多部队已无战心,就算曹真再有本事他也无力回天!”
诸葛亮看着刘禅一拱手说道。
“陛下,所以这打仗很多时候就是在打后勤、打国力,这一点请陛下务必要记牢。”
“国力强就算输也还有翻身机会。”
“就像这次魏帝曹睿,他的兵马被我汉军打的主力尽没,可他为何还能有信心能守住洛阳,就是因为他曹魏的国力还未完全消耗殆尽,他经此败虽不能再主动发动大的反击,可依靠强大的家底,他仍有防守的实力。”
“可能陛下不知道,当时双方对战,不管魏军前线如何缺粮之时,曹睿的洛阳城仍有可维持一年以上的粮草可供守军食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