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连续十余日了,这……这个消息,先前离开的时候,似乎没有见过。”
“高儿!”
“父皇派他入中原处理水灾。”
“北方雁门一地有旱灾,中原大河之地雨势水灾肆虐,昊天的风雨这般失衡的?”
“高儿!”
“看来高儿在齐鲁做的不错,非如此,父皇也不会派他去中原治灾。”
“数月之前的关中雪灾,也是高儿领事治理的。”
“十余日的水灾!”
“以大河之势,文书所言的灾情怕是小觑了。”
“……”
“……”
熟练的将一个个大小形体不一的盒子、锦囊、书信打开……,一览其中各式内容。
有家书。
多习惯了。
自己离开咸阳多年,她们在府中过活的很好,孩子生长的也不错,就是太无聊了一些。
总归是安稳的!
其余文书诸事,则是关于咸阳以及帝国各处的消息。
若不所观,离开咸阳多年,诸夏的一切都要陌生了。
有那些文书在目,数年来,诸夏诸郡的种种变化,虽不能近距离一窥,也能度其大貌。
“从文书所言的中原灾情之事来看,公子高在治理水灾并无治理雪灾那般有力。”
“连续十余日的雨水落下,又是在中原之地,还是夏日的大河沿岸之地,水灾突,泛滥难制!”
“那般灾情非关中雪灾所能比。”
“……”
旁边传来一道清亮之言。
“非关中雪灾可比,终究……还是需要将其处理的。”
“今岁以来,帝国诸郡之地的灾情不少,关中关外也就罢了,山东诸地,多有一些危险了。”
“不知那些宵小之辈是否会趁机为乱。”
“……”
“大人,文书之上,并无那般事,想来那些人无所动。”
“辰国之事后,那些人多年来积蓄的力量损耗许多,欲要再次行动,怕是力有不逮。”
“尤其,事不可成。”
“这场水灾波及的东郡之地,有通武侯的大军驻守,莫大之力顷刻而至,那些人欲要行事,需要思量。”
“多年来,那些人生了许多事情,皆无所成。”
“这些年过去,又能够剩下多少力量?”
“时日长了,山东诸国遗留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弱,帝国对山东诸郡的统御则是会越来越强。”
“那些人。”
“不足惧!”
“想来他们不会不知道那一点的。”
“……”
“有些道理。”
“是那般道理。”
“那些人,本君也打过不少交道,单单从辰国之事都能一观,虽有不弱之力,却无合一之心。”
“箕子朝鲜之时,若是那些人力量汇聚一处,帝国想要将那里拿下,非容易做到。”
“中原水灾。”
“高儿弟弟今岁以来,办的事情不少。”
“匈奴,纵然一切顺利,接下来也得需要数年时间,才能够彻底剿灭。”
“……”